台风过后的港珠澳大桥

台风过后的港珠澳大桥

台风“天鸽”与“帕卡”相继远离,珠海的街道满是修复家园的忙碌身影。远处,伶仃洋海面又恢复平静,碧水蓝天中的港珠澳大桥熠熠生辉。

 

【中美创新时报珠海8月30日讯】(记者梁涵)台风“天鸽”与“帕卡”相继远离,珠海的街道满是修复家园的忙碌身影。远处,伶仃洋海面又恢复平静,碧水蓝天中的港珠澳大桥熠熠生辉。

“天鸽”走后的第三天清晨,记者从情侣路沿岸的边防口上桥,一路亲历台风过境后的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桥、岛、隧道施工现场。台风过境后的港珠澳大桥一如往日,路面干净整洁、物料堆放整齐,人工岛和海底隧道施工已如火如荼。正如同行的工作人员所说:“仿佛台风没来过一样。”

2000余人无一受伤人工岛7小时后复工

上午9时许,刚一踏上西人工岛,就见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总工程师林鸣一行正在检查受损情况。见到记者,林鸣高兴道:“我们经受住了考验,没有大的损失,2000多人无一受伤。”

在东、西人工岛施工现场,岛上的路面已恢复整洁,施工材料经过加固后有序堆放在两旁,营地的工房连成一体,没有破损。主体建筑的清水混凝土墙壁光滑洁净,已安装的几块玻璃幕墙也完好无损。

“大斜坡的保温层被吹破了几块,已经平放在地的空调也被吹倒,一些轻质材料四处飞溅。”岛隧工程二工区总工程师赵辉描绘当时的场景说,原本主体房建的负一层到二层都安排了躲避,后来风势越来越大,所有人又紧急转移到负一层。

赵辉说,23日清晨5时许,接到撤离通知。6时许,林鸣一行来到岛上组织撤离。更早以前,他们已经将工地上存在风险的材料加固捆绑。两个人工岛虽有2000千余名施工人员,但撤离过程有条不紊,台风中,没有任何一名工作人员受伤。

23日下午,台风走后,岛隧工程项目所有领导和工人立即展开抢修和清扫工作,7小时后,24日中午即全面复工。眼前,高空的塔吊缓缓移动,房建中、沙地上,工人们一如既往地赶着工。

海水从排水口倒灌暴风雨中紧急排水

“天鸽”肆虐的当天,却远不是今日这样宁静。“最大的浪目测有5米高,已经漫过岛周围的扭工字块挡浪结构,浪花溅过了8.5米高的挡浪墙,工地上的沙土被水冲刷得满地都是,轻质材料也到处乱飞。”回忆起台风来临的场景,赵辉记忆犹新。

赵辉说,虽然已经做足了准备,但台风的威力还是远远超出了想象。已平放在地的空调被再次吹倒,盖在施工设备上的遮阳板挣脱捆绑被吹飞了几块。最惊险的是,在东人工岛的南侧的一个越浪泵房出现了海水倒灌。赵辉告诉笔者,泵房中有两个用于排水的大孔,因为尚未安装加压装置,台风来时,排水口却成了入水口,导致海水倒灌进来。

23日上午,“天鸽”登陆前,赵辉和工作人员发现了这个问题,随即启动抽水泵。南侧泵房的电箱因进水受损,工作人员从其他泵房牵引,排水迅速启动。据赵辉介绍,两条大的排水管加在一起,每个小时能排水100方,足以应付倒灌的海水。而由暴风雨带来的雨水,设计的排水系统已足够应付。正如林鸣所言:“现在对岛上的排水系统很有信心。”

海底隧道路面干爽“中国结”屹然挺立

巨浪翻涌,几十米深海之下的海底隧道更让人挂心。

从西人工岛隧道口乘电瓶车进入,隧道的路面看上去干净清爽,没有泥沙渣土的痕迹。两旁的排水沟里还有尚未排尽的雨水,从沟壁上的水线看,大水距离路面还有一定距离。

一路向东,海底隧道内依然凉爽通风,路面和墙壁干爽清洁。施工用的消防管等材料整齐堆放在两旁,并用警戒线隔离开。靠近东人工岛处的一节沉管,里面白色防火板的安装工程正进行到一半,隧道顶部的墙壁黑白间,呈现出几何图形的美感。

“隧道内没有进水。”在台风肆虐、海浪翻涌的海底深处,这条海底隧道展现了它令人惊叹的力量。“这让我们更有信心了。”林鸣说。

而在港珠澳大桥主体桥梁上,路面依旧黝黑光亮,“中国结”“海豚”和“风帆”屹立如昨,两侧的栏杆笔直坚固。一切犹如往常,仿佛台风并未来过。

27日上午,第14号台风“帕卡”在江门台山登陆,风雨再次影响珠澳地区。港珠澳大桥与珠海一起,顶住了新一轮挑战。26日,岛隧工程指挥部已经召开了新的防台风工作会议,台风“帕卡”的防御部署也已全力做好。27日中午,“帕卡”离境,一切又复如昨,仿佛台风从未来过。”(完)

题图:台风过境后,港珠澳大桥“中国结”屹立依旧,丝毫没有受到台风影响。关铭荣 摄


中美创新时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