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创新时报

(文化视点)全球黑胶唱片热潮中“重生”的中国生产线

科技改变生活,而复古是不变的潮流。经营一家音像企业20多年,从生产录音带、录像带再到电脑光盘,陈英明对前半句话一直深信不疑,但一种更老的音乐介质让他对后半句话更有体会。

 

【中美创新时报广州8月26日电】(记者 陈寂)科技改变生活,而复古是不变的潮流。经营一家音像企业20多年,从生产录音带、录像带再到电脑光盘,陈英明对前半句话一直深信不疑,但一种更老的音乐介质让他对后半句话更有体会。

5年前的一天,17岁的儿子突然问陈英明要一台黑胶唱机放音乐,这让陈英明很诧异:“他怎么会想买黑胶唱机,他又是在哪里见到黑胶唱片的呢?”儿子告诉他,黑胶唱片在欧美已经很流行了,很多自己喜欢的音乐人都出了黑胶唱片。

全球音乐潮流的春江水暖,年轻人感知得更早。以乙烯基塑料制作的黑胶唱片,曾几乎统治整个20世纪的音乐产业,但伴随磁带、光碟等音乐介质的出现又迅速消隐于人们的生活中。在数字音乐大行其道的时代,黑胶唱片却在全球范围内复兴起来。

音乐产业巨头索尼近期宣布,将重新开通黑胶唱片生产线。这一消息距索尼1989年停产黑胶唱片已相隔28年之久。德勤预测:2017年全球黑胶音乐市场将连续7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率,将售出4000万张新黑胶唱片,销售收入达到9亿美元。

身为广州永通音像制作公司总经理的陈英明,在儿子启发下感受到欧美音乐市场迅猛的黑胶唱片回归浪潮,决定打造中国的黑胶唱片生产基地。2012年,他和永通音像厂厂长李志刚分赴美国和欧洲仅存的几家黑胶工厂考察设备和生产流程。

在没有生产设备在售、二手设备又无处购买的情况下,机械工程专业出身的李志刚在考察归来后用了9个月制造出第一台设备,再经一年多的设备改良与工序测试,最终成功压制出符合要求的黑胶唱片。

2015年,位于广州番禺的永通音像黑胶生产线经过当时的广东省新闻出版局验收,成为中国第一条“重生”的黑胶唱片生产线。此时距离上世纪90年代末中国黑胶唱片最后一条生产线关闭也近20年。

目前,永通音像开通了8条黑胶唱片生产线,每一条线每天能够压制800张唱片,已为许多海内外唱片公司提供服务。太合音乐集团旗下的百度音乐人也于近期推出“伴星计划之黑胶制造”活动,在征集活动中选出5组音乐人或乐队并为他们的音乐作品各灌录500张黑胶唱片,这些唱片正在永通音像生产,预计9月陆续上线预售。

黑胶唱片实体专卖店近年还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不断涌现,特别是一些专卖店与酒吧等经营相结合,模式不断创新。对此,嘿呦音乐创始人林恒民认为,黑胶在互联网时代的回潮,不会只是简单的复制十几年前的经验,它带回现代人因被数字定义而失落已久的仪式感。

“这仪式感很大程度上,是由黑胶本身的特质决定的。”林恒民告诉记者,极富个性和精致的黑胶封面,喜爱的音乐人出版的黑胶唱片中蕴含的偶像元素,或是签售版黑胶的珍藏价值,是年轻人会把黑胶唱片带回家的几个重要理由。

作为一家推广黑胶文化的企业,成立于2015年的嘿哟音乐,整合出版社、黑胶唱片生产商等资源为音乐人提供全流程的黑胶唱片生产服务,并设计开发符合现代习惯的黑胶唱机。“黑胶在欧美那么火,中国市场没有理由不接受它,只是快慢的问题。”林恒民说。

“全球的黑胶回潮的确会对国内产生一定影响,但如果国内能够掀起黑胶热潮的话,更多是因中国国力增强,青年视野开阔,兴趣爱好更加个性化和多样化,希望追求更具品质的文化生活的根本需求。”太合音乐集团音乐人事业部总经理刘瑾告诉记者,黑胶消费更多的不止是音乐欣赏,而是生活品味和生活方式的提升和改变。

业内人士表示,近期中国唱片、太平洋唱片也都有开通黑胶唱片生产线的计划。国内黑胶唱片消费日渐趋近生活方式消费,对产量的需求也会明显增加,相信会有更多类似生产线应需而“重生”。(据新华社)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