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创新时报

新闻分析:IMF低估中国化解债务风险的成果和决心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15日发布报告指出,中国经济在未来三年的增长将快于预期,但代价是债务水平的进一步升高。IMF预计,到2022年,中国的非金融部门债务与GDP之比将超过290%,而去年为235%。

 

【中美创新时报北京8月17日电】(记者程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15日发布报告指出,中国经济在未来三年的增长将快于预期,但代价是债务水平的进一步升高。IMF预计,到2022年,中国的非金融部门债务与GDP之比将超过290%,而去年为235%。

受访专家认为,IMF过高估计中国的非金融部门债务增长速度,低估了中国近年来化解债务风险的实际成效,也低估了中国遏制金融风险的决心。

IMF公布的非金融部门债务率,主要包括中央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家庭和企业债务等各类债务。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张永军说,按照IMF的预估,中国在6年时间里非金融部门债务平均每年将提高近10个百分点,这也许是IMF基于中国近年来债务情况的预判,但没有充分考虑中国近年来债务上升的阶段性原因。

近年来,中国确实也面临杠杆率上升较快和分布不均衡的问题,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政府和居民的杠杆率较低,非金融部门的杠杆率较高,债务相对集中于非金融企业部门。

“从发展阶段看,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和追赶型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可能有一个阶段杠杆率比较高,需要全面客观看待中国的债务问题。”张永军说。

统计显示,截至2016年末,中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15.32万亿元,债务率为80.5%,低于国际通行警戒标准;中央和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为27.33万亿元,初步核算负债率为36.7%,也低于主要市场经济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水平,中国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

张永军说,目前中国企业杠杆率偏高,增加了企业的财务成本。十八大以来,中国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多措并举、综合施策,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

中国国务院于去年10月发布了《关于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的意见》与《关于市场化银行债权转股权的指导意见》,提出以市场化、法治化方式,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任务,可有效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

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推进,中国工业产能利用率比上年同期提高3.4个百分点,企业杠杆率和企业成本下降,产需结构进一步优化。

中国化解债务风险的成果,在近日的金融数据中得到体现。中国人民银行1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62.9万亿元,同比增长9.2%。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说,自今年二季度以来,金融去杠杆效果逐步显现,同业业务增速放缓,货币派生效应减弱,金融去杠杆效果显现。

从5月末开始,中国广义货币M2增速连续三个月低于10%。M2增速下降是金融体系降低内部杠杆的反映,随着金融进一步回归为实体经济服务,比过去低一些的M2增速可能成为新常态。

“随着稳健中性货币政策的落实以及监管逐步加强,金融体系主动调整业务降低内部杠杆,并主动收缩信用扩张速度,这些都是M2增速下滑的主要因素。”华泰证券研究所首席宏观研究员李超说。

中国财政部副部长刘伟此前在新闻发布会上说,中国将保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进一步实施好更加积极有效的财政政策,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积极稳妥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确保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下决心处置一批风险点。今年的中国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对不良资产、债券违约、影子银行、互联网金融等累积风险要高度警惕。

在企业方面,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中国非金融企业杠杆率较高,这与储蓄率高、以信贷为主的融资结构有关。要在控制总杠杆率的前提下,把降低企业杠杆率作为重中之重。

营改增试点已在房地产、建筑、金融和生活服务业全面推开。从2012年1月1日试点在上海率先启动,走过五年历程的营改增成为近年来中国最大的减税措施。2012年1月至2017年2月,营改增减税总规模累计已超过1.2万亿元。

“有效的减税降费新举措,减轻了企业的负担,企业营利能力提升,从中能够明显看到债务率得到有效控制。”张永军说,处置“僵尸企业”,严控地方政府债务增量,一系列举措都显示了中国主动化解债务风险的决心。(据新华社)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