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聘用“洋员工” 中国东北边境小城彰显“国际范”

政府聘用“洋员工” 中国东北边境小城彰显“国际范”

早上八点半,中国东北边境小城珲春热闹起来,金发碧眼的俄罗斯人玛丽娜来到自己的办公室,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在珲春,玛丽娜受聘于当地政府机构,为前来旅游和定居的俄罗斯人提供服务。

 

【中美创新时报长春8月15日电】(记者赵丹丹、姚湜)早上八点半,中国东北边境小城珲春热闹起来,金发碧眼的俄罗斯人玛丽娜来到自己的办公室,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在珲春,玛丽娜受聘于当地政府机构,为前来旅游和定居的俄罗斯人提供服务。

玛丽娜工作的地方叫珲春国际人才服务联络中心。由于中心办公场所是一座木制尖顶的房子,人们亲切地称那里为“小木屋”。

最近,玛丽娜帮52岁的卢斯兰和他的妻子续签了工作签证。

“我已经来中国6年了,在这里做中俄贸易的生意,之前办理签证需要去沈阳等地,我语言不通,十分不便。这次,我来求助‘小木屋’。”卢斯兰说。

玛丽娜详细询问、了解了卢斯兰的情况,发现卢斯兰公司的个体工商户许可已经满3年,需要续签,凭借新的个体工商许可就可以续签工作签证。

玛丽娜首先将卢斯兰需要备齐的手续一一告知,然后与服务中心的中方职员崔永浩一起,带着卢斯兰到珲春市人社局、市场监管局、公安局依次办理个体工商户续签手续和工作签证续签。

“如果没有他们,我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拿到签证。中国政府部门服务很好,非常高效率。”现在,卢斯兰一有空就会骑着电动车到“小木屋”坐一会,喝点咖啡,聊聊天。

珲春国际人才服务联络中心副主任寇含谦介绍,近年来政府推进简政放权,签证手续也得到简化。从2016年开始,“卢斯兰”们不用离开珲春就能办理续签工作签证业务了。

除了签证这种“大事儿”,平日里,玛丽娜的工作琐碎多了。为游客联系走散的旅行团,帮游客退换货,教定居者缴纳水电费……

“‘同胞们’需要的帮助真是五花八门。由于语言不通,简单的事情也变得复杂。”玛丽娜说。

为了更好地给他们提供帮助、服务和管理,2013年,当地政府成立了珲春市外来人员服务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常设机构——珲春国际人才服务联络中心。

由于嫁给了中国人,家乡在俄罗斯滨海边疆区的玛丽娜6年前来到中国。2015年,她开始在服务中心上班。

除了全职职工玛丽娜外,中心还有一名兼职俄罗斯雇员,以及常驻的十多名来自珲春市各个部门的中方服务人员。

记者在“小木屋”里看到,桌子上摆放着近20本“珲春市加强境外人员服务管理工作相关资料”,内容包括房屋租赁合同、外国人在珲春就医信息、涉外服务常用法律、签证及居留许可相关信息、外国居民房产买卖相关信息等。

成立至今,“小木屋”已为外国游客办理了咨询服务2058件,投诉受理办结了179起。

如今,这个位于中、俄、朝三国交界地带的小城越来越有吸引力。街道干净整洁,服务设施齐全,街上牌匾大都使用中、俄、朝三国语言书写。每天都有近3000名俄罗斯游客在珲春购物、观光,还有1000多名俄罗斯人在珲春长期定居,而这一数字还在不停增加。

记者在珲春海关了解到,7月共有10485人次俄罗斯人入境,比去年同期增加13%,1-7月共有40663人次俄罗斯人入境,比去年同期增加12%。

不仅是观光和居住,如今有更多的俄罗斯人在当地工作,除了在政府服务机构外,珲春当地报社、电视台、银行等单位,都聘用了俄罗斯员工。这座边境小城愈发彰显出别具一格的“国际范”。(据新华社)


中美创新时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