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基础设施持续改善为中国“西北角”创造新机遇

交通基础设施持续改善为中国“西北角”创造新机遇

地处黄河晋陕大峡谷的马树坪村景色如画,却是陕西省延安市最为偏远的贫困村。由于地势险要,以前只有羊肠小道与外界连接,要出门必须翻越连绵不断的大山深沟,村民们曾经过着几乎与世隔绝的生活。

 

【中美创新时报西安8月9日电】(记者石志勇)地处黄河晋陕大峡谷的马树坪村景色如画,却是陕西省延安市最为偏远的贫困村。由于地势险要,以前只有羊肠小道与外界连接,要出门必须翻越连绵不断的大山深沟,村民们曾经过着几乎与世隔绝的生活。

如今,总长828公里的沿黄公路修到马树坪村口。顺着村口的土路走上5分钟,就能来到黄河岸边新修通的沿黄公路上。“我二十几年前嫁过来的时候,是骑着骡子来的,打那时起就很后悔自己的选择。如今沿黄公路修通了,家里盖了新房,还买了新车。这下打我也不走了。”村民石便绒说。

有着陕西“一号公路”之称的沿黄公路,北起榆林市府谷县墙头乡,经延安市和韩城市,南至渭南市华山脚下,沿途经过陕西省4市12县72个乡镇1220个村,惠及沿线200多万人。

“即将通车的沿黄公路,不仅是一条贯通陕西南北的交通要道,更是促进黄河沿岸民众生存环境改善提升的大通道。沿黄公路连接了沿线50余处名胜古迹及30余处农业特色产业园,连接9条高速13条国省干道,一条兼具生态、观光、旅游、城镇发展诸多功能的经济带将很快形成。”陕西省交通厅副厅长徐明非说。

长期以来,相对滞后的交通基础设施条件一直是西北地区发展的“软肋”。为此,中国政府启动西部大开发战略,将改善交通基础设施作为重要内容。此后,青藏铁路、渝怀铁路、兰武复线、遂渝铁路等一批重大铁路项目相继建成,西部各省区内部的干线公路网也基本成型,高速公路通车里程不断增加。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中国西北地区的交通条件有了显著改善。在陕西省,除了干线公路日趋完善外,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已突破5000公里,“十三五”期间将实现“县县通高速”的目标。在内蒙古,铁路运营总里程已突破1.3万公里,公路通车总里程也已突破19万公里。

“中国西部的公路、机场、铁路等为代表的基础设施近年来取得了长足发展。大规模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改变了西部闭塞的出行环境,使物流更通畅,人员出行更便捷。”西安石油大学教授曾昭宁说。

2013年以来,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为西北地区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带来新一轮机遇。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深入推进,中国西北地区正逐步建立由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民用航空组成的现代化交通运输体系。

陕西宝鸡至甘肃兰州高铁新近开通运营。这条高铁分别与已建成通车的西安至宝鸡高铁、兰新(兰州-新疆乌鲁木齐)高铁相接,形成一条2300多公里的“高铁丝路”,不仅将西安、兰州、乌鲁木齐等古丝路名城连在一起,而且做好了对接中亚、西亚和欧洲的准备。

地处黄土高原的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是甘肃最贫困的县之一。随着宝兰高铁的开通,通渭县告别了不通火车的历史。“今后在家门口就能坐高铁去广州了!”55岁的王亚东说,他的儿子和女儿在广州工作,每年他和爱人都去广州过年,但路途的遥远让他们苦不堪言。“过去到广州要坐36小时的火车,如今坐高铁只需11小时。”

为了加快融入“一带一路”大格局,西北各省区还积极搭建“空中丝绸之路”。2016年3月,西安至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直飞航线开通,这是西安首条直达中亚的丝路空中航线。在甘肃省,兰州中川机场已累计开辟20多条国际航线。

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为西部地区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提供了契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陕西省已经开通46条国际航线、4条到中亚和中欧的国际货运班列,还设立了自贸区,建立保税区。陕西省已有300多家企业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投资,外国企业到陕西发展的也越来越多。”陕西省委书记娄勤俭说。

道路畅通带来贸易的繁荣。如今从甘肃、宁夏出发的“天马号”“兰州号”“中阿号”等中亚(欧)、南亚国际货运班列已进入常态化开行。在新疆,截至7月中旬,中欧班列乌鲁木齐集结中心已开行超过300列中欧班列,让越来越多的“中国制造”产品搭乘中欧班列走出国门。(据新华社)


中美创新时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