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制造业现智能化生产趋势 彰显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活力

珠三角制造业现智能化生产趋势 彰显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活力

一条产线由机器手臂自动识别、检测、组装产品,一条产线靠人工识别、检测、组装产品,最终出来的成品都是对讲机,但质量、成本投入和生产效率却存在很大差异。在位于深圳龙岗区的海能达全球制造基地,可以看到传统产线、自动化产线和正在朝“工业4.0”迈进的智能化产线并存的场景。这是观察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一个样板。

 

【中美创新时报深圳8月3日电】(记者赵瑞希)一条产线由机器手臂自动识别、检测、组装产品,一条产线靠人工识别、检测、组装产品,最终出来的成品都是对讲机,但质量、成本投入和生产效率却存在很大差异。在位于深圳龙岗区的海能达全球制造基地,可以看到传统产线、自动化产线和正在朝“工业4.0”迈进的智能化产线并存的场景。这是观察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一个样板。

这条智能化产线,一期投资1200万元,集成了29组射频识别设备、11台六轴机器人、34套测试仪器等硬件设备。厂长车固勇说,“这只是可以看得见的硬件部分,最关键的是看不见的软件部分。自动化让机器有手,而信息化让机器有大脑,有思维和判断能力。”这条智能化产线,集成了海能达自主开发的18套系统和程序,涉及6项专利。

“有了信息化后,机器可以自主判断,不再需要人来下达指令。”车固勇说。

在他看来,信息化还是实现混线生产的关键。随着订单多样化,一条产线若只能生产一种产品,将导致产能浪费。传统产线需要靠人来识别产品类别,做出生产调整。而智能化产线,放置产品的夹具上带有射频识别条码,一扫描就可以知道夹具上是什么产品,应该在哪个环节停下来,“机器和产品之间实现了交流”。

同样生产对讲机,与传统产线相比,智能化产线每班员工可从25人降至12人,减少52%,每小时产量从65台提高到90台,增长38%。

记者看到,在智能化产线上,仍然有部分环节的工作是由人工完成的。对此,车固勇解释说:“在智能化过程中,我们不是一次性完成投资,而是分批次投资。现阶段,在有些环节上投资1块钱,可能省4块钱,但在有些环节上投资1块钱,只能省5毛钱。搞智能制造不能一头热,要事先想好,系统地规划,分步去实施,才能确保财务上有收益。”

海能达高级副总裁曾华说,“在成本上涨的过程中,我们也考虑过搬走,但技术和人才积累可能就会浪费掉。我们观察到,德国企业很少靠搬厂解决成本上升问题,而是通过技术创新去应对挑战,向‘工业4.0’升级。我们觉得德国模式更适合我们,所以选择朝那个方向发力。”

西门子以顾问的身份,对海能达制造环节进行了诊断。“根据诊断,我们改进的大部分都是信息化的工作。自动化的工作是好做的,上设备就能解决,但自动化只是‘工业3.0’,自动化结合信息化才是“工业4.0”。而信息化需要结合自身生产特性,进行个性化开发,不是单靠买软件就能解决的。”曾华说。

渣打银行近期发布的《珠三角制造商第8期年度调研报告》显示,工资上涨、用工荒是中国制造业面临的几个重大挑战。为解决这些问题,高端制造商正专注于追加投资以提高生产效率。

在渣打银行调查的200多家珠三角制造企业中, 68%的受访企业计划增加2017年的资本支出。渣打银行大中华区研究部高级经济师刘健恒说:“并非所有企业都将追逐廉价劳动力视作应对挑战的唯一解决办法。许多制造企业将当前面临的挑战视为追加投资以改善成本结构、提高生产率和竞争力的催化剂,多数高端制造企业应对之策仍然是更多投资于自动化和流水线工艺或资本设备。”

在曾华看来,工厂外迁看似是主动行为,但实际上是被动选择,表明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外搬实际是恶性循环,因为每个地方的成本都会不断上涨。要保持竞争力,还是要苦练内功。未来珠三角制造业肯定是要往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我们的愿景是把工厂打造成无线通信领域的首家智能工厂,现在距离这个目标还很远。”在曾华的畅想中,未来的工厂应该是自动化和信息化率很高的工厂,但并不是无人工厂。“未来,工厂的运营将依靠系统,很多脑力劳动将被信息化取代,体力劳动用自动化解决。人只是工厂的设计者。”

渣打银行华南区总经理兼深圳分行行长马健说,“高端制造业大多通过提高生产率来应对挑战,自动化既能缓解高工资的压力,同时也反映出商品生产复杂程度的日益增加。高端制造商通过生产更加精密和复杂的商品提升在制造业价值链中的位置,同时以合理成本维持高额产出。随着时间推进,这种努力将转化为可持续的利润。”(据新华社)


中美创新时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