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时代,顺德要建“湾中湾”。25日,顺德发布潭洲湾国际创新带规划,提出建立都市核、产业核、创新核三大发展“核心”,通过轨道、水网将三大发展“核心”串联,把顺德北部片区建成与外界比拼的拳头,提升顺德与广深港等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的开放合作水平。
【中美创新时报佛山7月25日讯】(记者尹辅华 罗湛贤)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时代,顺德要建“湾中湾”。25日,顺德发布潭洲湾国际创新带规划,提出建立都市核、产业核、创新核三大发展“核心”,通过轨道、水网将三大发展“核心”串联,把顺德北部片区建成与外界比拼的拳头,提升顺德与广深港等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的开放合作水平。
利用轨道和水道串联三大“核心区”
在顺德北部片区一体化战略推进两周年之际,随着轨道交通、上千亿的投资等重磅项目落地,当天发布的规划也谋求将现有的顺德北部的区位优势、产业优势串珠成链,提出打造“一心”“三核”“两翼”概念,其中“一心”即为打造“城产人”三位一体的潭洲湾国际创新带核心区。
“三核”则指打造佛山新城核心区(都市核)引领城市服务;会展城及智造核心区(产业核)打造工业会展、工业4.0、机器人学院等智造生态圈;大学城卫星城核心区(创新核)集聚高端人才,推动创新创业。另外,北部片区还要设置东西两大翼功能板块,内含八大组团。
“谁能够主动迎合潮流,谁就能够占得先机。在规划的过程中,需要把现在和将来结合起来考虑。”在顺德区区长彭聪恩看来,潭洲湾规划的发布是顺德主动迎合潮流,抢占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先机的体现。
过去两年,顺德一直积极对接广州、深圳两座粤港澳大湾区的龙头城市的人才创新资源。而本次发布的规划的策略之一就是强调要形成三城联动、三链融合的区域协同体系。依托轨道网和路网,与广深顺实现三城联动、三链(创新链、人才链、产业链)融合,打造“产业顺德+人才广州+创新深圳”的区域协同发展样本。
此外,依托现有的水系生态禀赋,今后顺德北要以东平水道、潭洲水道、顺德水道为主廊道,串联陈村花卉世界、北滘花博园等生态板块,构建两横四纵的生态骨架。梳理内部河涌水系,形成具有顺德水乡风情特色的景观网络;塑造开敞绿地体系,达到步行500—800米即有公园的目标。
潭洲湾将迎来多个重大项目
如果分析潭洲湾国际创新带规划,“三核”分工明确,首先是佛山新城核心区(都市核),它建立较早,目前区域内既有中德工业服务区这种产业服务载体,也有佛山图书馆等一批城市基础设施,已经具备一定的城市服务功能。
而产业对于顺德来说,是安身立命之本,北部片区现有产业基础在顺德又是最好的:拥有2个千亿企业(美的、碧桂园),2个国家级发展平台(中德工业服务区、中欧城镇化合作示范区),以及多个重要产业平台及产业园区,在此打造“创新核”,将进一步提升顺德产业竞争力。
根据规划,今后北部片区创新核总规模约5.9平方公里,分为三个区建设,其中智能制造区主要布局机器人产业孵化基地、研发创新中心、应用实验室等,诸如广东亚琛工业4.0技术应用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工业机器人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广东)将落户于此。
顺德区委常委、区委副书记刘怡指出,“创新核”要建立智能制造生态产业链,比如会展城、智能科技产业园,其中智能科技产业园包括智能研发(高端设计、研发等)、智能科技(智能机器人)、国际社区(服务配套)。而会展城方面将借力从德国汉诺威引进的机器人学院,这是汉诺威机器人学院在海外的唯一授权品牌。“会展城与智能科技产业园是相辅相成关系,今后北部片区将是以智能生产、研发、展示、交易、售后为一体的区域。”
引进人才是顺德屹立珠三角,走向世界的最重要基石。在当天发布潭洲湾国际创新带规划时,提到涉及人才引进策略。例如目前顺德区政府、企业已经与广州大学城12间高校签订了21份协议,合作项目包括教育、医疗、文化体育、公交通行等内容。
“当天提到的规划涉及交通、资源、产业等优势,但北部片区的发展,关键还是看以后能否留得住人才,为此我们还要进行环境打造,让整个片区实现资源最优化、生态最大化、人才生活最便利化。”彭聪恩透露,目前有几个重大项目即将落户。
“除了教育医疗外,顺德还有一些创新性人才配套的政策,尤其是人才专卖房在其他地方都还没出现,新政策的出现对顺德聚拢人才有很大帮助。”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区域所所长吴军介绍,顺德要从外面引进能完善产业链的龙头企业,打造“下一个美的”“下一个碧桂园”,人才引进是必不可少的。 (完)
题图:广东(潭洲)国际会展中心作为潭洲湾国际创新带规划核心之一,一期已经投入使用,二期建设正在推进中。戴嘉信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