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初,蒙娜丽莎陶瓷宣布与意大利GRUPPO ROMANI陶瓷集团合作,在意大利开设生产基地,让意大利陶企为其贴牌。而本月初,简一陶瓷也对外宣布了自己的意大利代工企业。
【中美创新时报佛山7月17日讯 】(记者严璐 叶洁纯)去年初,蒙娜丽莎陶瓷宣布与意大利GRUPPO ROMANI陶瓷集团合作,在意大利开设生产基地,让意大利陶企为其贴牌。而本月初,简一陶瓷也对外宣布了自己的意大利代工企业。
在陶瓷行业内,接二连三有企业宣布找来意大利企业代工,这样的模式在业内引起了激辩。有人认为这是企业开辟国际市场的新路径,也有人直言“这不是长远之路”。
但毋庸置疑,相对于中国陶瓷行业,意大利陶瓷在技术和设计上有着绝对的优势。而这样的优势,在近年引来了包括东鹏陶瓷、蒙娜丽莎陶瓷、博德精工、简一陶瓷等多家佛企,相继开启与意大利陶瓷品牌的合作。
频频“牵手”意大利,对南国陶都佛山来说,将会带来什么?
保障知识产权同时用好意大利技术
一个全新的制造业场景,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到。
在广州黄埔港,大约历经一个多月的航期,一艘来自意大利、满载瓷砖的货轮缓缓靠岸。
一批批由意大利ROMANI陶瓷集团为蒙娜丽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蒙娜丽莎陶瓷”)代工贴牌生产的陶瓷,将定期从这里运往蒙娜丽莎陶瓷佛山南海总部,之后迅速分发至公司位于中国国内的近3000家销售网点。
这样的场景源于一个决定。从去年开始,蒙娜丽莎陶瓷宣布与意大利GRUPPO ROMANI陶瓷集团合作,在意大利开设生产基地,让意大利陶企为其贴牌。
这对于有着中国“建陶第一乡”之称的佛山来说,是一种全新的生产制造模式。
在过去,由于低廉的要素成本优势,中国以承担制造生产功能而赢得“世界工厂”之称,在大部分的传统产业,诸如陶瓷企业,在出口时往往也是采取自己代工,再贴牌国际品牌的方式出口。
然而,这种“佛山品牌+意大利制造”的方式在佛山陶瓷行业已先后被不少企业提及,有的甚至付诸行动。
除了蒙娜丽莎陶瓷以外,最近另一家佛山陶瓷企业简一陶瓷也宣布了自己的意大利代工伙伴。简一大理石瓷砖将与意大利瓷砖企业LAMINAM合作,由LAMINAM为简一大理石瓷砖代工,贴牌生产超大规格的大板大理石瓷砖。
简一与意大利品牌的合作模式则与蒙娜丽莎陶瓷相似。“在产品设计上自主研发,将制造部分交给意大利工厂。”简一大理石瓷砖国内营销总经理邱文胜介绍。
他认为,这种中国原创、意大利制造的方式,在保障佛山企业对产品知识产权及创意设计的同时,又能利用制造强国意大利最好的技术和品控能力来为佛山产品“镀金”,是一举两得的合作模式。
行业激辩新模式能否破解出口“痛点”
对佛山陶瓷企业让意大利企业代工的生产模式,从某种程度上,与人们所熟知的以低廉的要素成本代工的形式相悖。而且在过去,正如蒙娜丽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张旗康所说,基于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过去意大利陶企与中国陶瓷合作较少,“现在意大利却主动寻求合作,甚至愿意为中国企业代工”。
这背后,张旗康分析,这是因为欧美市场大环境萎缩下,更主要的是意大利陶瓷企业看好中国市场这块“大蛋糕”。
近年,意大利陶瓷生产制造的世界排名不断下滑,出口总量也无法赶超中国。“意大利面临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它只能缩小产量。”张旗康指出,直到今天,意大利本土的陶瓷砖产量也没有明显增长,“也就是说,它的本国市场已经没有更多发展空间了。”而中国的情况则恰恰相反,鹰牌集团副总裁陈贤伟认为,中国品牌在适应市场竞争上,不输于意大利企业,甚至更具优势。
“在陶瓷产品订单数、产量、产额等数据上,意大利和国内没法比,中国陶瓷业的发展是由激烈的市场竞争决定的,现在是意大利想要加入到我们的市场竞争里面来。”陈贤伟说。
不仅如此,在一些陶瓷企业看来,这也是帮助国内品牌的生产与营销从以前的代工厂模式向品牌商转型的方式。对意大利品牌来说,“依靠发展得好的佛山品牌是一条捷径,也是他们的必然选择。”张旗康说。
在他看来,这种选择对佛山陶瓷是利远大于弊的,因为中国品牌仍不熟悉欧洲市场,与意大利品牌的合作能推波助澜,助力佛企拿到更多欧洲方面的订单。
“以前都是我们为意大利贴牌,出口主要以贴牌模式。”据张旗康介绍,贴牌出口只能获取短期效益,丧失了自主品牌的国际市场机会,且在瓷砖价格制定上不具话语权。
但并非所有的佛山陶企都认可这种模式。佛山某龙头企业的高管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直言,“意大利代工”不是佛山陶企展开国际化合作的长远之路。在他看来,意大利在设计上明显优于国内陶瓷行业,在合作中,他认为应该“取长补短”,“可以考虑设计上,尤其是高端设计,对色彩、产品结构的把握,通过与意大利品牌共同研究中国市场、共同参与产品设计的方式,让‘意大利设计’为中国市场量身定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与共赢。”(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