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中国民企深入乡村参与精准扶贫

越来越多中国民企深入乡村参与精准扶贫

“通过航拍、土壤检测分析等方式,我们几乎把村里每一块土地‘体检’了一次,对哪里适合种什么做到了心中有数。”中天金融集团董事长罗玉平告诉记者。

 

【中美创新时报贵阳7月4日电】(记者马卓言)“通过航拍、土壤检测分析等方式,我们几乎把村里每一块土地‘体检’了一次,对哪里适合种什么做到了心中有数。”中天金融集团董事长罗玉平告诉记者。

最近两个多月来,中天金融集团派出几十名工作人员,在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的贫困村——团结村进行精准扶贫调研工作。他们遍访了村里建档立卡的所有贫困户,邀请农业、旅游、地质等专家,为山村脱贫“精准把脉”。

中天金融集团在团结村的扶贫实践,是中国的民营企业深入参与精准扶贫模式的一个缩影。

近日,民建贵州省委联合中天金融集团在团结村启动“金融活水灌溉乡村梦想”精准扶贫项目,开展了成立农业发展公司、旅游发展公司等一揽子扶贫举措。

团结村以“大发渠”闻名。老支书黄大发带领村民历时30年,在绝壁上开凿9400米水渠,解决了村里长期缺水问题。目前,地处深山的团结村还有235户贫苦户、800多名贫困群众。

罗玉平说,以前企业扶贫有“粗放式”“大水漫灌”等情况,“有时候给钱就行”。现在,企业扶贫的方式发展转变,直接与当地政府、贫困群众对接,深度参与扶贫进程,“输血与造血并重”。

给土地“体检”就是体现精准的一个方面。酥梨、辣椒、大豆、豌豆、大蒜、优质水稻等作物,将根据“体检”结果,按图索骥“嵌入”团结村零碎分散的土地中。

不仅如此,村企还共同成立了贵州大发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分别由企业出资3500万元,团结村以“大发渠”作价3000万元入股,其中500万元股份归“大发渠”109名建设者所有。

连日来,水渠“入股”的消息在山村成了热门话题。“水渠怎么变成钱?”“贫困户如何受益?”……一时间,村民对从没接触过的“股权”议论纷纷,82岁的老支书黄大发感慨:“水渠当年引水来,现在要引钱来了。”

“企业力争用金融杠杆,撬动团结村精准扶贫,增强贫困群众‘造血’能力。”罗玉平说,目前,围绕“大发渠”的旅游规划已经启动,其中主题展览馆等旅游项目将全方位展现艰苦卓绝的修渠历程,达到寓教于乐目的。

团结村的贫困户沈仕聪对养牛“情有独钟”。去年,他养了一头牛和两头猪收入几千元钱,想扩大养殖规模,却没有更多资金。

如今,沈仕聪的发展瓶颈问题有望得到解决。企业出资4000万元,团结村村集体以土地入股出资1000万元成立贵州大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团结村绿色、生态的农产品,将通过“公司+农户”“公司+合作社+社员”等多种模式进行生产、销售。

民建贵州省委主委、贵州省政府金融办主任李瑶表示,团结村家底薄、资源少、产业弱,“企业扶贫越精准,越能增强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外部活力”。

在脱贫攻坚的主战场贵州省,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参与“精准扶贫”。恒大集团计划在未来4年内投入80亿元,帮扶毕节市整体脱贫。集团组建了200多人的专职扶贫队伍常驻毕节市大方县,与当地干部群众一起开展脱贫工作。集团副总裁姚东说:“我们不仅出资金,更重要的是出技术、出管理、出团队、出思路。”

据统计,当前中国已有2.65万家民营企业精准帮扶了2.1万个贫困村,超过388万贫困民众从中受益。(据新华社)


中美创新时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