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和伦敦,两个文化创意闪光的城市碰撞,会擦出什么火花?带着学习、交流和分享的目的,10名深圳“智造达人”于日前去往英国进行为期三周的游学。这是由深圳市国际交流合作基金会主办、深圳创新开放实验室承办的创客游学助长计划。10名参与者,几乎都是来自深圳工业设计、软硬件、互联网等领域里的年轻一代创客。在他们的眼里,英国的工业设计和创新创客是什么样的?跟深圳有什么区别和联系?未来合作的可能性和连接点在哪里?近期举办的分享会上,他们给出了各自的观察和答案。
【中美创新时报深圳讯】深圳和伦敦,两个文化创意闪光的城市碰撞,会擦出什么火花?带着学习、交流和分享的目的,10名深圳“智造达人”于日前去往英国进行为期三周的游学。这是由深圳市国际交流合作基金会主办、深圳创新开放实验室承办的创客游学助长计划。10名参与者,几乎都是来自深圳工业设计、软硬件、互联网等领域里的年轻一代创客。在他们的眼里,英国的工业设计和创新创客是什么样的?跟深圳有什么区别和联系?未来合作的可能性和连接点在哪里?近期举办的分享会上,他们给出了各自的观察和答案。
创意深度碰撞:入驻英国创客空间完成项目
随着深圳“设计之都”“创客之城”的声名鹊起,越来越多海外创客来到深圳,寻找生产链、市场以及符合中国习惯和文化的工业设计。深圳的创客们也急需远赴海外交流学习,同时向世界传播深圳开放创新的产业链,引进世界创新项目落户深圳。
2015年11月,首届“创客西游”活动推出。10名来自深圳的优秀创客通过筛选,在“中国创客之父”李大维的带领下,踏上了“创客西游”的首期征程,实地探访谷歌、英特尔等著名企业,深入 Noisebridge、Sudo Room等著名创客空间学习交流。
2016年8月,第二届“创客西游”启动,再次募集10名富有激情和妙想的创客,共同走进文化风情浪漫、工业基础深厚的英国,在伦敦、利物浦、爱丁堡、谢菲尔德、布莱顿等城市开展为期3周的创意深度碰撞。
与第一届“创客西游”相比,升级版的“创客西游”目标更清晰,成果更显著。“创客西游2.0”团队成员带着明确的目标入驻7家不同的英国创客空间,分别完成了各自的项目。
在第一周的参观拜访行程中,创客们领略了曾经衰败的黑胶产业园如何逆袭成今天的创意产业园,解读了伦敦昔日的“暴力街区”如何脱胎换骨成为如今的创业高地,还参观了世界上最大的艺术和设计博物馆——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10位深圳创客还受邀参加了一场在爱丁堡举行的创客大会,与来自英国、南非、尼日利亚、土耳其、墨西哥、乌克兰等地的创客共同讨论、分享经验。
交流引发反思:创客教育不能急功近利
活动中,李洪刚、苏海燕与驻地团队Makerversity共同开发网络直播平台Making Connections。每个工作日都有1—2场线上直播,定向邀请空间内入驻的创客、社区知名创客,通过直播分享创意、项目、经验,进行关于创客社区搭建、建设的讨论;同时该团队还建立起Slack(聊天群组+大规模工具集成+文件整合+统一搜索平台)的交流渠道,使网络社区内的创客们可以实时进行沟通及分享,促进中英创客之间的交流与项目协作。
“主要通过线上和线下两种方式——利用直播平台、线上社群可以分享行业资源和创客经验,线下则可以通过实地拜访、面对面交流等方式进行。”来自柴火空间的苏海燕介绍。
在伦敦,有各种各样充满创意的人。创客大爆炸联合创始人李洪刚每天跟伦敦的很多创客接触:“杰森一直在玩各种各样的音乐,还做智能手环;做儿童智能硬件的Nick,一直跟我讲沙画;还有巴西的设计师Ander,我们一起酝酿出来了项目……”在与这些人的交流过程中,李洪刚不断思索,“为什么我要做东西(产品)?过去在深圳是为了生存,但今天可能有了新的答案。”
苏海燕去了当地的各大创客空间、社区和科技公司拜访。走访过程中,她发现,很多英国的创客社区没有了解深圳创客的资料。“我们做了一个‘深圳创客指南’,让从来没有来过深圳的创客都可以从中认识深圳的创客资源,并会在以后不断丰富和完善。”
因为参加了一些创新教育的工作坊,苏海燕开始反思柴火空间之前的一些创客教育活动。“我们有一些针对青少年的活动,但不管作为组织者还是参与者,都有些太焦虑——家长们往往会问:我们今天学完这个能做出什么产品?但在英国,我发现参与者并不着急,我们1个小时完成的课程他们可能要分3次。大家慢慢去思考、动手实践,而不是家长和老师在旁边催促。”
在应用的方面,苏海燕发现,国人会更加实际。他们急于将创意产品推向市场找销售,但缺乏应用的引导。
关注社会效应:创客和创业不是一回事
除了创客和研究者,此行的工业设计师们带来了与产业结合更加紧密的思索。
来自佳简几何工业设计公司的张九州从创新和创业的角度讲到两地的差别。“我觉得英国人是很会讲故事的,他们会通过故事传播让别人知道这个产品的含义,进行文化的输出。比如英国整个环境其实比较压抑,但他们的公共场所中一些红色的点缀会改善这个压抑,比如巴士、电话亭都是红色的。在国内,设计是为价值服务的,是为了用商业手段获取更多的利益。”
在英国,张九州和团队拜访了很多创客空间。“第一句话我们往往问人家,你们的商业模式是怎样的?怎么去赚钱?但英国的创客和设计师们更多会问你这个项目有什么社会效应?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需要我们关注的问题——创新不能只想怎么获利。”
事实上,创客和创业,在大多数国外创客的眼里并不是一回事。意臣工业设计联合创始人及创意总监郑斌对此感触颇深,“根据我们的理解,创客就是创业,目的是为了一步步成长,在未来成就一番事业;但在英国,创客是落实DIY文化的一个延续。他们认为浪费东西不如创造东西,扔掉东西不如维修东西,创客精神是个人对于整个社会的一种贡献,是一种文化,创客项目也往往能引发人们的人文思考。”
寻找落地可能:一个常态化的平台或智库
除了思想的碰撞,前去游学的小伙伴大都带回来了合作项目方面的收获。
在爱丁堡,苏海燕应邀介绍深圳的创客社区,还做了针对海外创客的深圳指南。她表示,今年6月深圳柴火空间将和英国的创客空间建立会员交流、资源共享和项目进驻深圳的计划。
创客设计师程康的项目Disrupt Disability是一个开源模块化轮椅项目,轮椅的很多设计部件通过3d打印机打印出来,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修改参数。在英国入驻期间,程康的任务是设计轮椅的连接器以连接不同部件。“我们还见到了英国那边定制轮椅的专家,共同探讨了结构方面的问题,他提出了很多建议。”下一个阶段,程康打算使自己的项目在国内实现量产。
来自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的创客研究者温雯在入驻期间走访了Build Brighton、Eagle Lab等当地的创客社区,以及New England House、Field和Rodhus等创客或创意产业聚集区,促进了中英创客文化的交流,对接了布莱顿—深圳两地创客群体,并与Lighthouse初步达成以“创客运动与传统手工艺振兴”为主题的合作研究意向。
浪尖集团(香港)有限公司营运总监及创意总监黎易庭介绍了作为全产业链设计师,如何帮助英国的创客们实现产品落地的例子。通过建立合作,当对方有需求的时候,浪尖会直接帮他们在中国寻找供应商。“希望通过交流活动能够实现双方的衔接,他们发挥他们的想象,我们发挥深圳的优势,然后去连接彼此。”
有完整的供应链、产业链和工艺支撑平台,这是深圳驰名全球的优势。对于创客西游如何继续“升级”,深圳市工业设计行业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封昌红提了一些期待,“前两届‘创客西游’探索了创客文化的‘走出去’和‘引进来’,未来也许可以把一些项目变成一个常态化的平台或者数据库,既是智库又是中外交流合作的一个宝库,这个库里面可以投资,可以挖掘项目,也可以找到一些新的思路的启发。”苏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