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观察:美联航暴力拖拽乘客下机的经济分析

财经观察:美联航暴力拖拽乘客下机的经济分析

日前一则美联航超卖客票并暴力拖拽亚裔乘客下飞机的新闻引发轩然大波。这一新闻因“超卖”“亚裔”等词引发巨大争议,也折射出垄断这一美国航空市场顽疾。

 

【中美创新时报讯】日前一则美联航超卖客票并暴力拖拽亚裔乘客下飞机的新闻引发轩然大波。这一新闻因“超卖”“亚裔”等词引发巨大争议,也折射出垄断这一美国航空市场顽疾。

4月9日,从芝加哥飞往路易斯维尔的美联航3411航班上,全体旅客在登机后被告知,由于机票超售有四位旅客将不得不下飞机。虽然美联航为自愿下飞机的乘客提供800美元赔偿,但并无旅客自愿下飞机。美联航因此随机选取了4位乘客,强制其下飞机。但一位亚裔乘客拒绝执行,他自称是医生而第二天必须出诊。悲剧随后发生,警察采取暴力手段强行将乘客拖拽下飞机,并导致其受伤。

超卖、暴力执法、航空公司的傲慢态度……在这一饱含争议的事件中,哪些是真正值得反思的问题?

公共利益VS个人利益:超卖的合理性

超卖,并不是反思的重点。因为超卖既符合公共利益,也有利于消费者,存在公共政策和经济上的合理性。

航空公司超卖只有一个原因:有乘客买了机票却未登机。其原因可能是主观的,例如临时改变了出行计划;也可能是客观的,例如遭遇交通堵塞。而且,不同人群误机的概率不同。例如,拥有连续航程的乘客误机概率更低。又如,全家旅行者的误机概率会低于商务旅行者。

鉴于总是有部分乘客无法搭上飞机,航空公司因此会设定一定的机票超卖率。但一个航班超卖多少机票合适?这涉及经济学上的博弈论,有赖于出行大数据的积累以及复杂的数学模型。

超卖的最大好处在于提高上座率,增加公共资源的利用效率。同一架飞机、燃烧同样的燃油、产生同样的污染、利用同样的公共空域,如果超卖能达到运送更多乘客的效果,显然符合公共利益。

在过去几十年里,航空公司这套复杂的计算系统在不断完善。根据美国运输部统计,如今由于超卖原因无法登机的乘客比例仅为0.09%,而1999年这一比例高达0.2%。

虽然去年美国有47.5万乘客(1999年时高达107万)因机票超卖而无法登机,但超卖行为的确可以令更多旅客搭上飞机。

其实,对普通旅客来说,超卖也符合其个人利益。首先,超卖是因为有人误机,而乘客误机后机票并不作废,航空公司会为其改签;其次,超卖导致上座率更高,因此摊薄了飞行成本,导致航空客票价格下降。和20年前相比,如今的飞机越来越拥挤,但好处是飞行成本也大幅降低。

获益者VS受损者:超卖成本如何分摊

有受益者就有受损者。所有消费者都希望自己是超卖的受益者(更便宜的票价),而非受损者(耽误出行)。因此,这要求航空公司对超卖有所补偿。

美国法律规定,旅客因机票超卖而无法登机应获得赔偿:如航空公司提供备选航班,最高赔偿额为675美元;如未提供备选航班,最高赔偿额为1350美元。

由于赔偿上限过低,这一规定长期以来备受批评,也导致航空公司在决定谁能登机、谁不能登机时“看人下菜碟”。例如,航空公司显然不会阻止头等舱乘客登机,因为他们的机票价格很可能高于法定最高赔偿额。

在本案中,美联航号称随机选择了4位必须下飞机的乘客,但其实选择并非没有标准。根据美联航官网介绍,公司会优先保障残疾人和儿童权利,其他人则将根据舱位、行程、会员信息来决定优先顺序。

换句话说,在本案中,无法断定航空公司的决定带有种族(亚裔)歧视动机,但可以确定的是,的确存在经济歧视:付钱更多、更忠实的乘客因超卖而无法登机的概率会更低。这一机制倾向于让穷人和不常坐飞机的人来承担超卖成本。

本案中的问题更在于:乘客不是因超卖而无法登机,而是登机之后被暴力拖拽下飞机。这已经不是简单的超卖补偿问题,而是航空公司为何敢如此胆大妄为?

公共利益VS企业利润:垄断如何转移利益

在暴力拖拽事件引发社交媒体怒潮后,美联航仅发表简短冷淡的声明,美联航股价也未受到明显影响。显然,愤怒的消费者无法撼动傲慢的企业。

《洛杉矶时报》报道说:“如果你觉得这已经很糟糕,那么你还没有看到真正糟糕的。”一名旅客因托运行李丢失反被航空公司额外收取15美元费用、使用机上卫生间和毛毯要额外收费……最近在美国运输部举办的一场论坛上,乘客难掩对美国航空公司的愤怒。

英国《金融时报》驻华盛顿评论员爱德华·卢斯曾写道:“如果美联航不停取消你订的航班座位,你也许会将里程账号换成达美航空或美国航空。不过,你受到不公正对待的可能性并不会降低。”

垄断,是美国航空公司敢于漠视消费者利益的根本原因。过去15年里,美国航空业进行了大规模重组,包括达美兼并西北航空公司、美联航和大陆航空公司合并、美国航空公司和全美航空公司合并等。这些兼并重组导致航空业缺乏有效竞争,形成近乎垄断的格局。

目前,美联航、达美航空、美国航空和西南航空四家最大航空公司控制了约八成美国国内航空市场。在市场被少数企业瓜分的同时,美国民航企业利润已接近历史新高。

根据国际航空运输协会数据,去年美国航空企业利润总额超过200亿美元,超过欧洲、亚洲、中东、拉美和非洲地区航空公司净利润的总和。在航空服务饱受诟病的同时,美国却成为全球最挣钱的航空市场。

近乎垄断的航空市场导致航空公司丧失改善服务的动力,甚至出现了退化趋势:机票越来越贵,座位越来越小,服务越来越差。“有时候,坐飞机就像是一幕‘残酷戏剧’。”美国全国商旅协会副主席迈克尔·莱昂斯这样描述在美国坐飞机的感受。

超卖客票是提升公共利益的一项机制,但在日趋垄断的美国航空市场,却似乎沦为企业提升利润的工具。这起事件折射出的美国航空业垄断问题或许更值得全球航空市场反思。(新华社北京4月11日电    新华社记者金旼旼 杜静)

 

链接早前事件报道:

美联航超额售票 亚裔乘客被施暴引众怒

新华社芝加哥4月10日电(记者王强 苗壮)美国中部时间4月9日傍晚,在芝加哥奥黑尔国际机场,美国联合航空公司(美联航)飞往肯塔基州路易斯维尔的一趟航班因超额售票,要求4名乘客推迟行程将座位让给其工作人员,其中一名亚裔乘客因拒绝而被机场警察强行拖下飞机,导致其嘴部受伤流血,精神受到刺激。

当晚,机上乘客将手机拍摄的视频上传至社交媒体后,旋即引发轩然大波,美国和世界各地的网友纷纷抨击美联航及机场警察违反乘客权益,相关视频点击已破百万。目前,这名乘客身份尚未公开,但有消息说他是华裔。

据事发航班乘客说,乘客们登机落座后,美联航工作人员便表示因超额售票,需请4位乘客自愿改乘其他航班。在补偿金从400美元提高到800美元并提供住宿安排后,仍无人同意。

美联航方面称,只能通过电脑“随机”抽取乘客下机。被抽到的4人中有3人自行离开,但一名戴眼镜、五六十岁的亚裔男子拒绝下机。他解释,自己是医生,第二天有预约病人,必须当晚返回路易斯维尔。

不料,美联航方面随即找来3名机场警察。两名警察说服无果,第三名警察率先诉诸武力,他们一起将这名男乘客强行拖离座位。

视频显示,该男乘客大声惨叫,在飞机过道被拖拽时眼镜几乎脱落,嘴角也被过道座位的金属扶手磕碰出血。一名女乘客大声抱怨:“天呀!你们这是在干什么?这是不对的!”

另有视频显示,后来该男子又得以跑回飞机后舱,靠在隔离帘处,精神显然受到严重刺激,不断用英语自言自语:“我需要回家……”

此时有乘客表示可放弃飞行,但美联航还是让这位男乘客下机。最后,4位美联航机组人员坐在腾出的4个座位上。

舆论认为,航班超额售票虽然普遍,但一般通过协商解决,用武力将乘客拖下飞机实属罕见,而且是为航空公司自己人腾座位,令人气愤。

事后,美联航方面先是发了个不痛不痒的声明,只对机票超卖表示道歉。后来民意沸腾,美联航CEO奥斯卡·穆尼奥斯才不得不亲自出面发表声明,对“不得不重新安排这些乘客表示道歉”,称美联航正抓紧与相关当局合作,并进行详细自查。同时,奥黑尔国际机场安全部门也宣布,涉事的一名警员已被临时停职。(完)

 

美联航亚裔乘客被施暴事件持续发酵

新华社华盛顿4月10日电(记者刘阳)美国联合航空公司(美联航)一名亚裔乘客被警察强行拖下飞机受伤事件10日持续发酵,除早前网友的一片声讨,一些政治人士及当地重要媒体也加入批评行列,抨击美联航与机场警方处理不当,无视乘客利益,涉嫌侵犯人权,还有不少网友表示将抵制美联航。

“没有任何一个人应被这样对待,”政治评论人士安杰拉·拉伊批评,“如此对待乘客的做法太不人道。”

《芝加哥论坛报》专栏作家罗伯特·里德说,这起事件是丑陋的,如果美联航自己不为此负责,航空管理部门、执法部门和国会就应介入调查。

《洛杉矶时报》的评论文章说,通过这起事件可以看出,许多公司的客服“考虑不周、不人性化、不体贴、不负责,甚至愚蠢”。

在社交网站推特上,“抵制美联航”“拒绝乘坐美联航”等标签迅速走红,不少网友或分享以往乘坐美联航的负面体验,或表示以后绝不乘坐美联航航班,或索性直接贴出退订美联航机票的截图。此外,不少网友支持受害乘客向美联航提起诉讼,要求赔偿。

一个名为卡罗琳娜·福特的网友说:“那些人(工作人员)应该被禁飞并重新接受培训,美联航侵犯了人权。”

尽管美联航在其推特的官方账号上发布了公司首席执行官奥斯卡·穆尼奥斯的道歉声明,但舆论对这一轻描淡写的声明并不买账,认为其故意忽视了拖拽乘客的情节。

在一封内部公开信中,穆尼奥斯一边表示“尊重顾客和他人是我们的核心价值”,一边仍对涉事机组人员表示支持,宣称美联航员工只是“按照既定程序应对类似状况”。

美国中部时间4月9日傍晚,在芝加哥奥黑尔国际机场,美联航飞往肯塔基州路易斯维尔的一趟航班因超额售票,要求4名乘客推迟行程将座位让给其工作人员,其中一名亚裔乘客拒绝让座,被机场警察强行拖下飞机,导致其嘴部受伤流血,精神受刺激。机上乘客将手机拍摄的视频上传至社交媒体,相关视频点击已破百万。目前,这名乘客身份尚未公开,但有消息说他是华裔。(完)


中美创新时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