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科技创新取得重大进展 4项科技成果获2016年度国家科技奖

中国水利科技创新取得重大进展  4项科技成果获2016年度国家科技奖

围绕国家水安全保障科技需求,水利部统筹组织行业内外优势科研力量,组织实施了一批国家级和省部级重大科技项目,取得一批重大创新成果。在近日召开的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4项水利成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

 

【中美创新时报讯】 围绕国家水安全保障科技需求,中国水利部统筹组织行业内外优势科研力量,组织实施了一批国家级和省部级重大科技项目,取得一批重大创新成果。在近日召开的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4项水利成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

据悉,在国家科技奖获奖数量大幅压缩的情况下水利科技成果连续三年(2014、2015、2016)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标志着我国水利科技水平的快速提升,支撑水利改革发展的能力不断加强。

记者了解到,河海大学王沛芳教授主持完成的“生态节水型灌区建设关键技术及应用”荣获2016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该项目针对我国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和水资源节约重大需求,创建生态节水型灌区建设理论方法体系,构建节水减污和面源防控四道防线系统,成果广泛应用于灌区规划设计和建设运行中,取得了重大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效益。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贾金生教高主持完成的“高混凝土坝结构安全关键技术研究与实践”和刘之平教高主持完成的“长距离输水工程水力控制理论与关键技术”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高混凝土坝结构安全关键技术研究与实践”项目围绕高混凝土坝结构安全核心问题,研发了混凝土坝真实性态仿真平台,形成安全优质高效建设成套技术,解决了高混凝土坝施工期开裂、运行期高压水劈裂和性态预测误差大等难题,成果为三峡枢纽和锦屏一级、小湾等300m级特高坝工程的成功建设做出重要贡献,为南水北调工程丹江口大坝的加高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长距离输水工程水力控制理论与关键技术”项目建立了长距离输水系统水力仿真与控制理论方法,揭示了复杂流动水力瞬变机理和演变规律,成果已应用于引黄济青、引黄济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京石段等工程,为我国长距离输水系统安全、稳定、高效运行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胡少伟教高主持完成的“复杂水工混凝土结构服役性态诊断技术与实践”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实现了水利行业国家技术发明奖的新突破。该项目研制了复杂水工混凝土成型期核心性能测试装置,开发了复杂水工混凝土成型后结构受力性态精确模拟装置与系统,发明了成型后损伤断裂全过程精细化测试技术,建立了结构服役过程安全评定集成平台。成果应用于南水北调、锦屏一级、溪洛渡等112个重大水利水电工程,取得明显成效。

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负责人介绍,水利部积极参与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改革和任务部署,制定印发了《水利部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加强水利科技创新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全面推进水利科技体制改革,加强水利科技创新的政策措施。全面加强“十三五”水利科技创新顶层设计,编制完成了《“十三五”水利科技创新规划》。会同科技部等有关部门,制定并发布了《国家水安全创新工程实施方案(2015-2020年)》,全力构建保障水安全的科技创新服务环境。

水利科技需求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得到高度重视。据了解,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重点专项已正式启动实施。“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防范”重点专项实施方案通过论证,即将发布申报指南。4个公益性科研院所充分发挥基本科研业务费作用,围绕行业基础性、支撑性、应急性科研工作需求组织科研项目。“十三五”重大科技项目立项取得突破,为今后一个时期组织开展水利重大科技问题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新华社北京2月6日电)


中美创新时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