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士顿128华人科技企业协会的创新力量

波士顿128华人科技企业协会的创新力量

波士顿128华人科技企业协会紧跟中美两个大国发展时代步伐,走出了一条致力于服务中美企业合作与交流的创新发展之路。

 

【中美创新时报记者温友平报道】美国波士顿128公路周边的高新技术区曾经是美国创新创业高地的代名词,承载着整整一代人创新创业的辉煌历史。2006年6月,以张晓明为代表的一群驻扎在128公路高新技术地区的成功高科技华人企业家们及其高管,为了自身企业之间的交流合作与发展,自发组织成立了技术创新创业型的非盈利组织——波士顿128华人科技企业协会,张晓明担任创会会长。协会成立后,最初经常以企业家俱乐部方式开展活动,他们这些华人企业家们经常聚集在一起,至少每月定期举办一次主题活动,开始了这些华人企业之间的交流,市场、经营、管理等一系列涉及企业发展的话题都会在企业家俱乐部活动上深入探讨。

据波士顿128华人科技企业协会现任会长段可介绍,随着这种企业家俱乐部活动的深入开展,越来越多的大波士顿地区的华人企业家和华人开始关注和加入到了这个开放的协会组织,这种早期较为单纯由企业家俱乐部活动逐步向更加开放高效的中美企业社交网络平台转变,但是企业家俱乐部的基因却仍然扎根协会。

时光荏苒。如今,波士顿128华人科技企业协会自2006年6月成立至2016年6月整整十周年并逐渐发展壮大。据统计,目前128华人科技企业协会成员已经发展到了3000多人,涵盖中国大陆和北美华人企业500多家,协会成员包括来自中国大陆、美国大波士顿地区的华人企业家、企业高管、科技人员、经济学者、投资者、青年学子和企业服务者等各行各业人员。可以说,波士顿128华人科技企业协会紧跟中美两个大国发展时代步伐,走出了一条致力于服务中美企业合作与交流的创新发展之路。

集聚资源

打造中美创新创业社交平台

如今,无论是中国大陆还是海外华人的创新创业都是一股热潮,各种创新创业的咨询十分发达,各种协会等中介渠道也十分广泛。而在十年前,身处在海外的华人创新创业环境还有很多局限性。

回忆起2006年6月“128华人科技企业协会”成立背景,创会会长张晓明曾介绍说,当时,作为创业者,深感华人企业家之间的沟通不足,缺乏信息交流成为华人创业的难题。在美华人从事科技研究者相当多,但拥有个人创业或企业管理经验的华人仍为少数;希望进入商业领域或自行创业的华人逐渐增多,但苦于缺少前人经验指导、缺乏资金和管理知识,创业难仍是华人的困扰;对于大多数华人企业来说,最大的需求和困扰来自于资金、产品市场与销售。认识到华人创业的困难后,具有成功投资和管理经验的张晓明和其他几位华人企业家一拍即合,联合创建“128华人科技企业协会”,其最大宗旨就是汇聚企业人士,向华人企业者提供帮助。

张晓明,上世纪90年代初就读于麻省理工大学机械工程系并取得博士学位。凭着优异的毕业成绩,他先是在美国地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Earth Technology Corp)担任高级工程技术顾问, 后来又到了美国航空研究公司 (Aeroyne Research, Inc.)担任主任工程师和项目经理。到2000年代初,张晓明又进入“三角搜索实验室”(Delta Search Labs)担任工程副总裁,负责管理位于麻省理工校园内的多个公司实验室。这些在美国高新技术企业及实验室的经历为他以后的创新创业打下了坚实基础。

2004年,不断创新并积累了一定创业经验的张晓明离开实验室,创立了美国系统分析公司(Systems Analytics)并出任总裁,开发与推广应用于生物数据分析的数据挖掘和模式识别软件。这是一个已经被各生物技术、制药公司以及环保组织、医疗行业用来找到准确的多用途的生物标志物的技术。作为新兴的高科技企业,公司曾多次获得美国国家科学基金、国家卫生研究院、国防部等颁布的小企业创新研发奖。

无疑,128华人科技企业协会自成立之日起,在其十年间的不断发展关键在于集聚了一批像张晓明一样富有丰富创新创业经验的“操盘手”。十年来,128华人科技企业协会通过每年聘请协会顾问和任命执行董事的形式,凝聚各种创新企业家优势资源,从而奠定了协会创新发展的坚实基础。

据统计,自128华人科技企业协会成立至今,先后有时任TCL集团高级副总裁赵忠尧,美国系统分析(Systems Analytics)公司总裁张晓明博士,天图资本合伙人杨辉生博士,ET Media,Inc 总裁许志敏博士,哈佛大学医学院教授夏维明博士,Salira Systems,Inc总裁刘燕明博士,Axcel Photonics 公司总裁高伟博士,Staples市场分析主任朱穗生,SDC China, Ltd总裁张咏,搜狐高级财务总监邓秀峰,上海睿智化学研究副总裁徐亚军博士,东风客车副总裁李春荣,哈佛商学院高管研修项目顾问周宝林,安永会计师事务所波士顿分公司合伙人张晓青,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首席信息官荣光辉博士,海若克力思投资公司合伙人黄伟庆,睿实资本董事合伙人陶晔,麦道基金董事总经理李勇博士,首批“千人计划获得者”、现任深圳南方科技大学校长陈十一,麻省理工学院Knight科学新闻研究员贾鹤鹏,Yell Global数码产品部副总裁萧德全博士等21人担任了该协会发展顾问;同时还有陈东立、荣光辉、侯刚、李洪山、许志敏、张伯科、张晓明、段可、李妍虹、赵晓宏、徐亚军、邱静、赵冬瑜、赵漪、熊炎三等15人担任协会执行董事。由近40人的发展顾问和执行董事组成的中美企业家专家资源构筑了128华人科技企业协会服务企业、服务华人、服务中美企业交流与合作的强大企业家智库力量。

这股协会企业家智库力量,涵盖了大数据、生物制药、生物仪器、生物科技、资讯科技与高等教育、媒体电信与新媒体、健康与营养、健康与卫生、中美交流与合作、新材料与新能源、科技地产、分析仪器、创业投资等几十个众多领域;聚集了众多来自中国大陆和波士顿的华人企业家、企业执行官、高新技术人才、投资者和专业人士,他们都是工程、应用科学、市场营销、法律、金融、投资、会计和人力资源等领域的顶尖人才。

这种企业家智库资源,给协会带来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并彰显了中美企业家俱乐部基因色彩。据统计,在十年间,该协会一共举办了150多场次各类主题活动,至少每月平均一次活动。纵观这些活动,涉及主题内容十分广泛,其主要特点是面向中美企业交流与合作、面向科技创新与创业、面向中美经济发展潮流,从而将协会打造成一个高效开放的中美企业社交网络平台。

在这个中美企业社交网络平台中,“创新创业”对于128华人科技企业协会来说是永恒的主题。据创会会长张晓明介绍,当初为了服务创新创业,协会通过每月例会,向成员介绍创业的具体信息,包括注册公司、聘用人员、申请政府经费、吸引风险投资商等。协会还针对华裔小企业者到中国投资合作的需要,运用协会成员的中美企业资源,帮助他们了解中国政策,寻找发展机会。随后,协会先后在创会会长张晓明和第二任会长李洪山的薪火传承和开拓进取的精神率领下、这种创新创业的服务活动的形式和内容也就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现任会长段可接棒128华人科技协会后,他将协会长期沉淀的企业家俱乐部基因种子更赋予外延化和生命力。那就是将128华人科技企业协会的企业家智库资源聚焦到了北美中国留学生这一个必将诞生未来行业领袖包括企业家领袖的创新创业发展群体大军上。近年来,128华人科技企业协会积极参与 “哈佛中国论坛”、“麻省理工中国创新创业论坛”、“波士顿大学白鸥创业大赛”等各种大小论坛尤其是涉及到北美中国留学生创新创业主题的活动。作为会长,段可更是忙碌穿梭于各大世界著名大学北美中国留学生的各种大小活动会场,或以活动参与单位嘉宾、或以创业导师、或以创业评委、或以行业专家等不同身份,将128华人科技协会的这种开放资源服务的社交网络平台广泛地延伸到北美中国留学生这一庞大并且充满巨大希望的特定群体。

最近,在波士顿大学举办的白鸥创业盛典大赛上,段可作为大赛初赛到决赛的评委导师,他悉心指导的北美中国留学生创业团队六支队伍中有三支队伍在终极决赛中进入了前六名,其中两支队伍荣获第二、三名。对于段可来说,他也收获了那些中国留学生创业团队创新创业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激情、喜悦和成功!

 共享资源

协作推进中国创新创业发展

如果说集聚企业家资源是128华人科技企业协会立家之本的话,那么共享资源则是它服务中美企业发展的创新驱动力。在128华人科技企业协会十年的不断发展壮大过程中,正由于它一边以中美企业家俱乐部的种子基因不断吸引优质企业家资源,同时它一边更以丰富、开放的资源输出对接大波士顿地区乃至中美之间的各种资源平台,最终实现资源共享,以推进中美之间的创新创业发展。据统计,十年间,128华人科技企业协会暨立足于大波士顿地区与新英格兰地区十几个华人专业协会、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不同层次的资源紧密合作,又面向中国的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重庆、南京、珠海、苏州、无锡、杭州、湖州、绍兴、嘉兴、宁波、平湖、南通、青岛、长沙、青海、新疆、台湾等20多个城市的有关政府机构、产业园区、协会组织、高等院校以及海信集团、TCL集团等有关大型企业集团,围绕着科技合作、人才交流、产业发展等主题进行广泛交流与合作,共同推进中国的创新创业发展。

2011年4月,由128华人科技企业协会组织的一次创新创业沙龙活动在麻省理工学院举行,这次活动由执行董事段可主持,张晓明会长作主题演讲。有一百多位听众参加了这次活动,其中有很多来自麻省理工学院的学子。演讲中,这位麻省理工情结很深的张晓明会长谈到,哈佛大学中国论坛已经形成了一个品牌活动了,麻省理工学院作为以技术创新为主优势的世界级大学,更是创新创业的摇篮,麻省理工学院也应该有中国创新创业论坛组织。张晓明的这种发问式的演讲,引起了在场麻省理工学院学子们的强烈共鸣。其中李瑞、王海这两位麻省理工学院博士立即接过张晓明的话题,表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主意和想法,我们这些学生愿意按照这个主意去将之实现,但是要得到像128华人科技企业协会等组织的大力帮助。于是,张晓明、段可这两位有着丰富创新创业经验的企业家和李瑞、王海这两位有着创新创业激情的青年学子之间的激情思想碰撞,诞生了日后一个品牌活动——麻省理工学院中国创新和创业论坛。

在这次创新创业沙龙后,麻省理工学院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迅速成立了以李瑞、王海等为主要人员的筹备小组,开始策划麻省理工学院中国创新和创业论坛活动方案。起步之初,128华人科技企业协会积极参与了麻省理工学院首届中国创新和创业论坛的筹备活动,协会主要成员张晓明、段可和李妍虹还被聘为麻省理工学院中国创新和创业论坛顾问。

对于段可来说, 要帮助麻省理工学院的学子们组织策划一个大型论坛活动方案, 正好可以将自己多年担任麻省理工学院经济与人才论坛共同主席沉淀下来的实践经验传授给这些年轻的麻省学子们,让他们能够取得更大的成功。麻省理工学院经济与人才论坛是独立、半专业的非赢利组织机构,得到了该校国际科技企划项目和中国项目的大力支持,其前身是2001年创办的麻省理工学院人才论坛。在2006年4月19日的论坛年会上正式更名为麻省理工学院经济与人才论坛,该论坛始终致力于为海外华人服务,增进亚太地区特别是中国企业与海外精英的交流,是北美地区很有影响力的有关中国经济和海外华人创业和人才交流的组织。

在2005年至2008年,段可担任了麻省理工学院经济与人才论坛共同主席。这期间,论坛组织了一系列大型有影响的活动。诸如在2006年4月19日举办的主题为“海外游子创业与中国经济腾飞”年度会议和亚太人才招聘会,盛况空前,有上千名来自世界各地的华人和对中国创业感兴起的外籍人士参加了这次论坛活动。期间,论坛组织还和当时中国大陆国际化程度最高的“苏州工业园”等产业园区经常合作,对接中国的招商引资及招商引智活动。其实,这个论坛最初以麻省理工学院学生为主,在段可担任论坛共同主席之后,他着力将论坛引向校园以外,以引起全世界华人的关注。段可回顾说,这是他早期的一段重要经历,通过麻省理工学院这一“巨人”论坛平台,让他对接中美之间经济与文化交流的许多优质资源,提升了认识理解中美之间交流的视角,积累了中美之间交流和合作的许多实践经验。最让段可满意的是,当初通过这个论坛平台的海外人才大部分已经加入到了中国“海归创业大军”,如今绝大多数在中国创业成功!

在128华人科技协会尤其是张晓明、段可、李妍虹这些企业家顾问的大力帮助下,首届麻省理工学院中国创新和创业论坛活动的方案策划完美的呈现出来了。2011年11月19至20日,首届麻省理工学院中国创新创业论坛成功举办。这是麻省理工学院历史上第一个以中国为背景、针对中国市场、旨在促进中美创新创业领域高端交流的平台,论坛包括创业大赛、主题演讲、板块讨论和科技展览等多种形式。这次论坛得到了麻省理工学院校方和新英格兰地区128华人科技企业协会等各个知名组织机构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麻省理工学院中国创新与创业论坛(MIT-CHIEF)自 2011 年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促进中美两国在高科技创新与创业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其中,每年 11 月中旬举行的年度会议是麻省理工学院中国创新与创业论坛最重要的活动。目前,麻省理工学院中国创新与创业论坛(MIT-CHIEF)已成为了美国东海岸最大的创新创业活动。在其每年的论坛活动中128华人科技企业协会均发挥着自己协会资源优势积极参与论坛活动,诸如邀请与会嘉宾、宣传推广等实际工作,为论坛的成功举办发挥了重要作用。

着力科技

服务前沿技术代表创新产业

创新驱动发展。这是世界发展的主题。无论中国还是美国,当下都是一个充满创新的黄金时代。围绕着各种科技创新的话题成为了时代热词。128华人科技企业协会因为拥有众多科技创新的企业家资源,因此特别注重利用发挥自身优势不懈地推动互联网、大数据、生物科技、智能制造等各种新兴产业的科技创新。

大数据,就是当今科技创新中最为典型的一个话题,更是未来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中的代表产业,基于大数据的创新创业也备受关注。而在128华人科技企业协会中,就有张晓明和段可这样的大数据专家学者。如何将自己的大数据专业特长和128华人科技协会平台结合起来,来推动大数据这个新兴产业发展。为此,波士顿128华人科技企业协会围绕大数据这一当前热门的前沿科技产业先后作了一系列的推广普及活动。

据介绍,波士顿在全美大数据分析行业处于领先地位,其中海外华人创办的大数据分析相关企业有近20家,而且各自的技术在相应领域里都处于领先地位。对于中美两国的大数据发展情况来说,美国从国家政策层面到企业的制定实施都是非常先进、成熟的;而在中国从国家政策层面到企业的制定实施则是发展中阶段。

为了推动中美之间大数据产业的合作发展,2013年,张晓明作为海归人才,回到了中国杭州进行创业,成立了数能科技有限公司,将波士顿的大数据中心搬到了杭州,以自身的企业家实践,促进中国大数据产业的发展。张晓明回国创业之举,正彰显了128华人科技企业协会一直致力于中美之间经济尤其是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的发展宗旨。

段可作为新任128华人科技企业协会会长,则继续充分利用协会的资源优势平台,将大数据这个前缘科技产业进行了系列的中美之间合作的宣传推广。在段可看来,近年来,大数据市场的演变和游戏规则,都在急剧迅速地变化,如何密切关注这些变化,并在挑战中梳理出机会?

为此,2015年12月31日,128华人科技企业协会精心组织了一次128华人科技企业协会大数据聚会。在这个准除夕之夜,会场几乎座无虚席,一共有上百人报名参加了这次聚会。已经回国成功创业将近两年的张晓明博士回到了波士顿,亲自担任这次大数据聚会主讲嘉宾。他充分结合自己的大数据领域创业实践,对中国大数据的现状和机遇作了精彩的分享和分析。讲座中,张晓明引用一系列鲜活生动的实战案例,剖析了大数据分析在金融、销售、反恐、影视、医疗、公共管理等众多领域的应用价值。他阐述了数据时代及大数据思维的主要特征,解读了大数据行业的就业创业机会以及从业者的技能需求。他还对中国大数据市场行业分布、发展大数据的重要性与可行性、大数据流程及行业应用进行了深入讲解。他认为,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将为企业带来巨大的商业附加值;拥有数据并正确使用数据将会成为企业成功的核心竞争力,成为一种与资本及劳动力一样重要的经济投入。这次讲座非常成功。

主持这次聚会的128华人科技企业协会会长段可认为,波士顿从来不缺大数据技术的专业人才,我们海外华人只要怀着创新创业的梦想、不放弃,终究能够创出一番事业天地。通过这次聚会,段可会长还特别就大数据技术的推广专门设立了大数据微信平台,表示将这个平台一直保留发扬下来,实现线上线下的继续深入交流,更欢迎新朋友加入,一起关注大数据行业的未来发展。

对于段可来说,由于自己本身就是大数据专业人士,因此他对于中国大数据行业的发展更是密切关注。2016年3月22日,段可应邀参加了蚂蚁金服集团(阿里巴巴)副总裁兼首席数据科学家漆远教授在麻省理工学院作的一个关于大数据与金融讲座。作为普渡大学计算机和统计系的终身教授,他对目前中国最前沿的大数据金融作了全面介绍,不但涵盖了技术,也对商业模式、产品和市场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作出了精辟的分析,涉及的内容全面而且具有相当的前瞻性。段可认为自己从中受益匪浅,也更加坚定自己对于大数据这一前沿行业的不懈推广。

2016年6月5日,128华人科技企业协会联合猎聘北美又在麻省理工学院专门主办了“数据分析实战运用与演练”讲座。这次讲座段可亲自主持,由现任Datareward公司总裁兼首席数据官易巨魁讲授。他拥有超过20年的数据分析及建模经验,擅长运用统计学方法,以支持业务战略的发展。他在诸多行业内有丰富的数据分析经验,包括营销、零售、金融、信用、电信、医疗、保险、科研等等。他擅长的数据分析领域包括风险控制的预测模型、市场与客户选择、客户关联及细分聚类分析、需求预测、市场购物篮分析、提供优化和仿真、联合分析等等。他这次讲座引起了众多听众的极大兴趣,无论是针对数据分析感兴趣的普通听众还是行业内工作的专业人士,这次讲座更具有实际性作用。

放眼中美

构建中美合作交流创新桥梁

自128华人科技企业协会成立之日起,它就一直致力于为中美之间的经济合作交流搭建桥梁,这也是协会的一大服务宗旨。麻省理工学院是一个世界科技创新的战略高地,任何一个组织、企业或个人对接上这一个世界最为前沿的创新资源,就等于站在了世界巨人的肩膀上必将展翅高飞!

128华人科技企业协会可谓是与麻省理工学院有着很深的渊源关系,并且在很多创新资源上实现了对接。在该协会发展顾问和执行董事智库中,就有很多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的企业家及其专家教授。除协会创始人张晓明这位麻省理工机械工程系博士外,还有从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获得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的现任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及高级副总裁赵忠尧、Salira Systems, Inc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刘燕明、东风客车公司副总裁李春荣、哈佛商学院高管研修项目顾问周宝林、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首席信息官研讨会主席荣光辉等企业家们,以及还有麻省理工学院Knight科学新闻研究员贾鹤鹏、麻省理工学院经济与人才论坛主席段可等专家学者。

正因为有了这些得天独厚的优势资源,128华人科技企业协会就自然地对接上了麻省理工学院的许多创新资源,该学院也成为协会十年来经常举办各种主题活动的“大本营”,而且每一次活动又是一次与麻省理工学院创新资源新的对接、新的延伸。诸如近年来经常在麻省理工学院教授俱乐部举办的波士顿生物论坛、浙江省招商引智等系列活动。

128华人科技企业协会与麻省理工学院创新资源上的天然联系,给中国企业与麻省理工学院之间架设了一条创新、高效、便捷的交流合作通道。其中最为突出的成果,就是帮助并有力地促进了中国海信集团与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签署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

2011年5月24日,128华人科技企业协会在波士顿剑桥成功承办了海信集团及青岛市政府波士顿海外核心人才洽谈会暨社交联谊会。在这次会议上,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总裁于淑珉,在了解到128华人科技企业协会与麻省理工学院具有很多创新共享资源后,当即表示希望协会牵线,帮助海信与麻省理工学院取得联系,并就有关创新技术领域进行合作。当即,128华人科技企业协会迅速与麻省理工学院有关方面取得了联系,并转达了海信与麻省理工学院的合作意愿。之后,在128华人科技协会的大力帮助下,海信集团和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开始了有关战略合作的正式洽谈。

半年多后,美国当地时间2012年1月6日,青岛海信集团与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正式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在智能技术、人工智能、人机对话等技术上全面进行人才、项目的培养与联合开发合作,这是中国企业首次与世界著名科研创新机构MIT媒体实验室达成战略合作。为此,MIT媒体实验室将签约当日确定为“海信日”,向来自海信集团的60位技术管理者全面开放各实验室。

麻省理工学院已连续20多年在美国大学理工学院排名第一,是21世纪培养诺贝尔奖得主最多的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由尼葛洛庞帝于1980年创立,实验室结合科技、人文社会、艺术的人才,寻求无疆界的创新,其成果前瞻,也是世界著名的创业家摇篮。

海信集团总裁于淑珉在签约仪式上说:海信已进入“智能化”产业时代,结盟MIT实验室的目的就是借助世界创新“高地”,为海信的产品开发插上“想象”的翅膀,扩展海信开放互动、跨界撞击的产品开发视野与速度,丰富海信创新活力,增强主导产业的竞争能力。MIT媒体实验室负责人则表示:海信是第一家全面合作的战略伙伴。双方的合作是个长期的过程。只有真正愿意做技术、耐得住寂寞的企业才有可能在MIT实验室求得真经,希望海信是一个最佳实践案例,把MIT的创新精神在中国“落地”。此前,MIT与苹果、IBM、三星等世界产业巨头均建立了此类全面合作协议。

对于海信集团与麻省理工学院战略合作成果,“红娘”128华人科技企业协会会长张晓明及其同仁们感到无比的欣慰和自豪!

三年之后的美国当地时间2015年3月6日,海信集团再度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媒体实验室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人工智能、人机交互、可穿戴设备等方面深度合作,通过互派资深学者和工程师,实现前沿技术向现实应用的快速转化。将合力在智能家居和可穿戴设备方面找到海信的突破机会,同时配合海信全球研发中心的扩张,成为世界顶级人才的招募和培训窗口。

海信集团与麻省理工的战略合作其实就是128华人科技企业协会长期致力于中美经济合作交流丰硕成果的一个缩影。

最近一个多月,这种协会促进中美之间合作交流的故事一如既往地演绎着。

2016年6月14日,128华人科技企业协会帮助中国江苏张家港市成功对接了美国高科技企业。段可会长全程参与了对接过程。段可认为,目前,中国的企业面临大规模转型升级,传统行业受到普遍挑战,新型行业特别是高技术领域备受关注与重视,国际间的技术与资源合作也日益频繁。美国的高科技企业如果要走全球发展的道路,中国的市场绝对不能忽视,如果能过做好知识产权方面的保护,应该大力发展与中国企业的合作,共同开发中国市场。因此,段可决定要充分利用128华人科技企业协会的资源和平台,帮助美国机器人与智能产品企业建立与中国方面的联系,拓展中国市场。与此同时,也帮助中国方面与美国企业建立联系,以促成在技术、市场、及投资方面的多方面合作。

在这之前的5月11日,128华人科技企业协会还帮助了来自中国广东的企业家和投资人成功对接了麻省理工学院官方机构——麻省理工学院全球工业联盟。这些来自中国广东的企业其中包括一家中国前三名的手机屏幕生产企业和另外一家中国电器最大的生产企业。同时,还帮助中国企业家和投资人既详细考察了美国人的创业项目,一个已经成功融资300万美元,正在寻求全球合作与融资的致力于便携式医疗测试的企业;又考察了华人的创业项目并有两个创业项目在考察后的短短几天中就成功地拿到了投资。

就在128华人科技协会这个民间力量推动广东企业与麻省理工学院进行合作对接的之后几天,2016年5月14日,由广东省商务厅以及麻州国际贸易投资办公室主办的“美国麻省-中国广东科技企业创新合作交流会”在麻省理工学院斯隆商学院成功举办。当天,有超过200名来自中美的专家学者、商业精英出席,双方就实现中美创新企业合作共赢展开了交流。几乎同时,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则在麻州州政府和贝克州长签署了麻州和广东的合作协议。

这几天之内的民间和官方分别组织的中美交流活动实乃是“异曲同工”。作为出席这次官方交流会现场活动的嘉宾段可会长强烈感觉到,128华人科技企业协会将会在今后促进广东和麻州两地乃至整个中美交流与合作的大舞台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中美创新时报网